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脏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几乎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各种蛋白成分,因其在帮助肿瘤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近有许多研究报道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心室重构以及心肌凋亡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该文拟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调控及与心脏疾病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科;胡厚祥 刊期: 2011- 06
-
糖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糖代谢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炎症细胞等;另一方面,高血糖可导致相关基因发生化学修饰,上调基因的表达而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作用于相应基因靶点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及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血糖可能通过上述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控制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波动可降低动......
作者:陈晓庆;王毅 刊期: 2011- 06
-
主动脉支架腔内修复术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主动脉支架腔内修复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目前已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其术后仍存在多种并发症,其中脑梗死是主动脉支架腔内修复术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主动脉支架腔内修复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原因包括:支架覆盖优势左椎动脉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部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术中过度降压,空气栓塞,球囊扩张或缩小的时间过长,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相关......
作者:姜兆磊;梅举 刊期: 2011- 06
-
药物洗脱球囊的临床应用
药物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较普通球囊和金属裸支架显著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但此类支架同样抑制血管内皮修复,引起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容易诱发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药物洗脱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皮化保留完整,降低了小血管病变、再狭窄病变和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倩;柯永胜 刊期: 2011- 06
-
支架术后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成为冠心病支架术后防止血栓形成及再发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支架植入术后非心脏手术及侵入性操作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医生不得不面临术前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避免出血及围术期血栓形成的两难境地.基于此,既往回顾性的研究表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产生的冠脉血栓形成风险高于术中出血.因此建议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应持续使用直至......
作者:吕慧;秦永文 刊期: 2011- 06
-
骨桥蛋白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及重构中的作用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磷酸化糖蛋白,是功能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OPN参与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修复及重构,在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沉积、梗死修复以及心肌重构等各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勇峻 刊期: 2011- 06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目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且高醛固酮水平是心脏、肾脏、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动态血压监测的广泛应用,发现高血压患者不仅是血压高,血压变异性也大,并且后者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研究PA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的损害有重要意义,降低血压变异性对早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玛丽娅·木哈什;龚艳春 刊期: 2011- 06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核转录调节因子,通过其下游基因的调控,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对微血管的生成起关键作用.糖尿痛心肌病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心肌微血管病变.HIF-1α可通过调控下游多种促血管新生因子,改善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促进微血管生成,对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作用.HIF-1α对糖尿病心肌病的防治有潜在的临床意......
作者:梁建光;吴铿 刊期: 2011- 06
-
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冠状动脉综合征、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及严重的心瓣膜病属高危心血管疾病,对合并这些疾病的老年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面临的风险很大.围术期需严格管理,包括完善心血管病理解剖与功能储备检查,实施药物或介入治疗进行疾病控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时纠正异常变化等.需要外科、心脏科及麻醉科之间更多的沟通和协作.......
作者:郭唐猛;成蓓;刘承云 刊期: 2011- 06
-
OCT评价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新生血管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提供营养、运输氧气和炎性细胞等,对斑块的形成及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有关应用OCT评价新生血管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报道相对较少,该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作者:王新龙;侯静波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 2 氯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 3 磁共振成像在干细胞心肌移植中的应用
- 4 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216例的疗效分析
- 5 064 PRIME研究:两国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对比研究中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 6 压力反射敏感性
- 7 红景天苷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
- 8 冠心病常用药物的抗炎作用
- 9 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0 咯利普兰对体外循环时炎症反应的影响
- 11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的应用
- 12 第三代溶栓剂的作用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 14 药物防治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 15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 16 心脏移植新进展
- 17 018心衰患者常见QRS间期室间和室内收缩不同步
- 18 甲状旁腺激素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 19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20 040 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