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心房颤动
钙调神经磷酸酶是受Ca2+/钙调素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又称蛋白磷酸酶2B,PP2B),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的多功能信号酶.近年来被应用于心房颤动的研究,本文就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心房颤动研究中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黄亚;卢才义 刊期: 2007- 02
-
心脏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心脏生物起搏主要包括基因生物起搏和细胞生物起搏.生物起搏尚处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应用于临床还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起搏将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作者:徐兆龙;刘仁光 刊期: 2007- 02
-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白三烯(LTs)作为一类炎症介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寻找和应用阻断LTs通路的药物以防治AS,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Ts在AS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超能;唐礼江;沈卫峰 刊期: 2007- 02
-
心脏肿胀激活性氯通道的研究
氯离子是体内为丰富和常见的阴离子,氯离子的跨膜转运形成氯电流,其中肿胀激活性氯通道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肿胀激活性氯通道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一定作用,本文对心脏肿胀激活性氯通道的生理特性及其与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曹锋;黄从新 刊期: 2007- 02
-
心脏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
自主神经可以改变心房传导和不应期,导致自律性异常、折返及触发活动,从而影响房颤的发生、维持、终止.肺静脉电隔离术联合神经节消融术能有效地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马丽;侯月梅 刊期: 2007- 02
-
细胞膜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细胞膜脂肪酸作为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的形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膜脂肪酸成分改变可导致膜流动性、膜受体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因调控等方面的变化.除与高脂血症有关外,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龙璜;苏海 刊期: 2007- 02
-
非兴奋电刺激治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电治疗是近年来心衰研究的新领域,非兴奋性电刺激产生的心肌收缩力调制(CCM)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在国外的一些实验中得到肯定,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其作用原理、基本技术、可能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白元;秦永文 刊期: 2007- 02
-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治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BBRVT)是一种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大量临床病例的积累,BBRVT在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至今仍未形成系统的诊治指南.本文就BBRVT的机制、分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云帆;陈鹏 刊期: 2007- 02
-
窦房结功能的再生——生物起搏的电生理研究
生物起搏器有望成为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新方法.近来,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借助开胸、NOGA导管等技术手段,用病毒、质粒、基因突变等方法,介导外源基因在心脏局部表达,通过调节与离子通道功能的相关蛋白表达和功能状态,改变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及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性质,克隆出新的起搏电信号,恢复窦房结的功能.......
作者:张庆勇;魏盟 刊期: 2007- 02
-
冠状动脉搭桥与冠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CABG是半个世纪以来治疗冠心病经典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桥血管的选择和保护、全动脉再血管化等的重视,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适应证不断扩大.本文就近年来CABG和PCI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发展和优势作一综述.......
作者:王颍骅;薛松 刊期: 2007- 02
动态资讯
- 1 气象因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 2 一氧化氮及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与心血管疾病
- 3 100 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的病人无高频QRS波群的改变
- 4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的价值
- 5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脏疾病
- 6 解偶联蛋白2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 7 沙利度胺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 8 基因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9 原降钙素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 10 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 11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 12 CYP2C19基因型检测对PCI术后氯吡格雷应用的指导作用
- 13 女性特发性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4 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疗效比较
- 15 AMPK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6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肌缺血
-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的临床研究
- 18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 19 T波电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
- 20 妊娠期心律失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