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高血压诊断评估

    1高血压诊断的确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版(以下简称新指南)规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即使<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作者:朱鼎良 刊期: 2011- 06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途径及位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CRT可以改善左室的整体功能.有研究证实CRT可以降低心衰伴心室不同步患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1,2].......

    作者:陈康;吴立群 刊期: 2011- 06

  • 急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现状与展望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引起心排量的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则较少见,但两者都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AHF病人中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比例正逐年增加,尤其是在>65岁的老年人中;其预后并非以往所认为的舒张性心衰病人的预后好于收缩性心衰,而是相似.因此,对广大临床医生来说,......

    作者:张凤如 刊期: 2011- 06

  • 外周动脉疾病诊治策略

    随着近年来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推出,2011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表了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的更新建议(简称新指南),本文就该更新中的重点内容作一解读[1,2].......

    作者:张奇;张瑞岩 刊期: 2011- 06

  • 改善急性STEMI直接PCI时冠脉微循环灌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erosion)或破裂(rupture)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梗死相关动脉急性阻塞所致[1-3].2010年我非常有幸负责整理《中国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并于同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7期发表[4].《指南》明确指出,早期、快速、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以期获得充分的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5-......

    作者:沈卫峰;朱天奇 刊期: 2011- 06

  • 不同右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右室心尖起搏比例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根据右室起搏累积百分比分为低起搏比例组和高起搏比例组.随访置入起搏器后新发房颤、心衰住院、死亡等.结果:入选的294例患者中,死亡18例.低起搏比例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低于高起搏比例组(4.2%对9.9%),低起搏比例组因心衰住院人数低于高起搏比例组(4.2%对7.9%)P<0.05.低起搏比例组左房内径、左室......

    作者:盛晓东;陆敏;周建龙;徐伟中;朱天哲;范韬;金骁琦;金静;陈志贤;郑冠群;祁平东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