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不仅是血液与内皮下组织的屏障,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皮功能障碍向动脉粥样硬化演变的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时,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发挥作用,相关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预后.内皮细胞功能的评估对临床和科研具有指导意义,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龙盼 刊期: 2011- 02
-
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的远程监测
近年来,安装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的患者持续增长.远程监测不仅能随时监测器械运行情况和早期识别器械功能障碍,还能监测和识别心律失常,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同时它还能减少临床随访的次数,节约医疗资源.该文简介远程监测使用的技术、临床证据及未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威;张峰 刊期: 2011- 02
-
丝氨酸蛋白酶-Corin与心血管疾病
丝氨酸蛋白酶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食物消化、血压调节、凝血、纤溶及组织器官的发育等生理过程起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当人体血压增高或血容量增加时,A型利钠肽(ANP)和B型利钠肽(BNP)从心脏释放入血,产生利尿、排钠及血管舒张的作用.Corin是新发现的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分布于心脏,可将ANP前体和BNP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ANP和BNP,从而降低血容量与血压,起到调节体内水钠平衡......
作者:方朝东 刊期: 2011- 02
-
心脏原位干细胞修复心肌的研究
心尖和心房内存在少量的原位干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心脏原位干细胞(cardiacstemcells,CSCs)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稳态有重要作用.该文对CSCs用于心脏再生治疗的优势,体外扩增CSCs的技术,心脏修复机制(包括分化机制和旁分泌机制),各种心脏疾病中CSCs的变化以及目前CSCs治疗遇到的问题作一简介.......
作者:金秋 刊期: 2011- 02
-
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争议的现状
近年来大规模随机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肯定的效果,并且强化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重要价值.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能进一步减少ACS和PCI患者的血栓并发症.临床上已经将强化他汀类药物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用于ACS和PCI患者,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一些小样本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合用竞争肝细胞色素......
作者:王燕慧 刊期: 2011- 02
-
中期因子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中期因子(midkine,MK)作为肝素结合因子家族的成员,在胚胎期广泛分布,出生后局限于特定部位,在神经生长、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参与调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颇具前景的靶点.......
作者:杨翔 刊期: 2011- 02
-
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增高,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因为.与一般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类风湿关节炎伴随的全身炎症反应逐渐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导致脂质异常、氧化应激增加、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度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等促进粥样斑块进展.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的异常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及一些抗风湿药物的使用及基因易感性也与动脉......
作者:薛超 刊期: 2011- 02
-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处理
Ebstein畸形又称三尖瓣下移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0%.对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中较多使用的是三尖瓣成形术;但部分患者由于三尖瓣发育较差无法成形,或由于成形效果不甚理想导致远期三尖瓣反流较重而需二次手术,这时三尖瓣置换术(TVR)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该文作者所在第二军医大学心脏中心的经验及既往文献报道,文章对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注意......
作者:张宇峰 刊期: 2011- 02
-
骨骼和骨骼肌的内分泌功能参与代谢综合征发病
既往认为骨骼和骨骼肌作为支持机体基本结构和参与运动的主要器官,接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骨骼和骨骼肌具有强大的分泌活性物质的功能,除能以旁/自分泌方式作用于自身外,尚能通过血液循环以远距分泌的方式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内分泌稳态等.更有意义的是骨骼和骨骼肌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参与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高血压和微白蛋白尿的发病,提示骨骼和骨骼肌的内分泌功能在代谢综......
作者:段晓辉;常晋瑞;齐永芬 刊期: 2011- 02
-
冠心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显示,冠心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决定这种遗传性的重要因素.21世纪初,候选基因成为研究热点,但随着基因多态性研究技术的提升,全基因组分析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使冠心病全基因组相关性位点的研究成为可能.部分大样本的全基因组分析筛选出了重复性较高的重要多态性位点,结果的可重复性对于明确复合疾病中基因变异的影响至关重要,但目前确认的,只有9号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
作者:姜衡;刘兵;李涛;何再明 刊期: 2011- 02
动态资讯
- 1 经皮导管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进展
- 2 心肌细胞能够再生:传统概念的转变
- 3 选择性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术后的脊髓局部缺血
- 4 肥胖抑制素与心血管疾病
- 5 012 心肌梗死后冠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 6 房间隔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心房电极引起膈肌抽搐2例分析
- 7 010 初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 8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GATA5基因突变研究
- 9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 10 Rho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 11 心脏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
- 12 转化生长因子-β和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
- 13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预后的影响
- 14 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前后 gp91-phox 的变化
- 15 B型利钠肽在评估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价值
- 16 主动脉瓣狭窄治疗策略的选择
- 17 亚细胞器在胆固醇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 18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 19 ST段抬高重症心肌炎患者12例临床分析
- 20 050 踝臂指数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