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选择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广泛开展,心脏X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及复杂性,对于它的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文中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对心脏X综合征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并介绍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和可采取的治疗选择.......

    作者:李恒栋;章渭方 刊期: 2005- 02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当前TEHV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构建.本文就种子细胞的来源、分离、培养和鉴定,生物材料的种类、要求,TEHV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环境,和TEHV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杨岷;陈长志 刊期: 2005- 02

  • 脂肪酸代谢异常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不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而是伴脂质等代谢障碍的疾病.文中就脂肪酸摄入和代谢异常在高血压尤其是肥胖型高血压发病机制、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作者:王顺;马爱群 刊期: 2005- 02

  • 新型钙离子拮抗剂乐卡地平

    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乐卡地平通过对分子结构的修饰优化,使其成为一种高度血管选择性、高亲脂性、高耐受性、血浆半衰期短、疗效持久的降压药物.文中对其药代动力学特点、相关临床研究及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汪志华;陈万春;金惠根 刊期: 2005- 02

  • 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往往提示病人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或三支病变,病人的预后较差,需要及时的干预治疗.......

    作者:杜乃立;杜瑞芝 刊期: 2005- 02

  • 99mTc-HL91检测乏氧但存活的心肌

    乏氧同许多疾病有关,乏氧显像为人们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新近合成的乏氧显像剂99mTc-HL91,可被乏氧心肌组织摄取,而肝脏摄取相对较低,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深入研究99mTc-HL91的组织滞留机制和不同心肌组织的代谢特点,将为其终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贺永明;杨向军 刊期: 2005- 02

  • 间隙连接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间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电学和化学耦联的基础,主要由连接蛋白40、43和45组成.GJ重构是多种获得性及遗传性心脏病的共同分子特征,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重塑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范书英;曾玉杰;申玉良;柯元南 刊期: 2005- 02

  • 冠心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冠脉微循环异常在冠心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冠脉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讨论了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治疗选择.目前冠脉微循环检测技术要求较高,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方法未标准化,在临床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作者:赵志宏;单江 刊期: 2005- 02

  • 01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原发性室颤的发生

    ......

    作者: 刊期: 2005- 02

  • 025活化凝血时间与缺血或出血并发症的关系

    ......

    作者: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