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5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1/R

邮发代号: 4-1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6.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第5期文章
  • 093 心肌缺血的不同状况与心尖缺血性负向U波或正向U波的关系:冠脉成形术时的观察

    研究冠状动脉内心电图的U波特性与冠脉血管成形术期间心肌缺血状况的关系,并讨论缺血性U波的ECG特征.......

    作者:郑志雄 刊期: 2000- 05

  • 090 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目前,已知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侧支血管(CCVs)形成密切相关,但缺血性心脏病病人侧支循环形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本质还不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糖尿病(DM)对CCVs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金明;冯玉宝;王凤飞;崔炜 刊期: 2000- 05

  • 089 叶酸加维生素B6治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许多研究表明血浆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栓塞性疾病有关.该研究对早期动脉性疾病患者的健康同胞进行2年前瞻性随机取样试验,研究叶酸加维生素B6治疗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田军;路建饶 刊期: 2000- 05

  • 082 15导联心电图提高后壁心肌缺血的诊断

    急性后壁心梗由于在常规导联上无ST段抬高及特征性表现,常被漏诊.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PTCA术中冠脉闭塞时后壁导联加12导联ECG对后壁心肌损伤诊断的可靠性、有效性.......

    作者:罗瑞萍;金朝俊 刊期: 2000- 05

  • 083 用L-NMMA阻断NO通路可有效治疗心源性休克

    确定强的血管收缩剂-非特异性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L-NMMA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黄冰;张运龙 刊期: 2000- 05

  • 084 急性心肌梗死后使用第斯格瑞和阿斯匹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比较抗血小板制剂第斯格瑞(trifusal)和阿斯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预防心血管事件上的药物疗效和耐受性.......

    作者:刘松岩;李志立 刊期: 2000- 05

  • 094急性心梗死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与左室重塑

    急性心梗后QRS波群的改变已证明与心梗面积大小和左室功能有关;但是,T波改变的意义尚有争论.该文研究了急性心梗后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及他们与左室重塑的关系.......

    作者:苏哲坦 刊期: 2000- 05

  • 097 暴发性心肌炎与急性非暴发性心肌炎远期预后的比较

    1984~1997年,美国JohnsHopkins医院对1757例近期有症状的心肌病病人或不能解释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做了心内膜活检,252例符合Dallas心肌炎病理组织学标准,排除伴有心肌炎有关的基础疾病患者和15岁以下的儿童.剩下147例进行随访研究.心内膜活检标本取自右室间隔,至少取5块标本.心内膜活检分为临界型心肌炎(有淋巴细胞浸润而无心肌细胞坏死)与活动型心肌炎(淋巴细胞浸润伴心肌细胞坏......

    作者:徐正玲;沈钰如 刊期: 2000- 05

  • 096 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导联V1~V3ST段抬高及猝死综合征病人和亲属的猝死分析

    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和猝死综合征早于1992年发现.其特点如下:(1)特征性的ECG表现,即右束支传导阻滞及V1~V3导联ST段抬高;(2)猝死或晕厥为快速的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3)心内结构正常;(4)猝死发作前无任何临床及ECG先兆.遗传资料已证实,该综合征是一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机制与心脏钠通道的病变有关.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是采用植入性心脏......

    作者:沈丽;王一尘 刊期: 2000- 05

  • 095 Abciximab改善急性心梗心外膜血流和心肌再灌注

    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心外膜梗死相关动脉(IRA)血运重建.但近一些研究发现IRA血流达TIMI3级本身不意味着心肌再灌注成功,即使心外膜血流完全恢复,若心电图ST段持续性抬高仍预示较高的死亡率和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因为体表心电图ST段持续性抬高可作为微血管功能不全和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可提供有别于冠脉造影的预后信息.Abciximab是新一代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它可改善A......

    作者:刘金明;冯玉宝;崔炜;王凤飞 刊期: 2000- 05